
26
2025
-
02
與新中國同齡的父親
來源:
父親出生于新中國成立那年,如今已經75歲了,他與祖國一起成長,身上刻下了新中國發(fā)展的印跡。見證了祖國從站起來、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程。
父親十幾歲就參了軍,參軍第一年入黨,他吃苦能干,思想覺悟高,聽黨指揮,因在部隊出色表現(xiàn),組織擬提拔重用,因奶奶要求父親回家給她養(yǎng)老,就這樣父親放棄了五年的部隊生涯,在熱血青春退伍返鄉(xiāng)。返鄉(xiāng)后父親積極投身到集體生產活動中,始終以一個共產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,處處發(fā)揮模范帶頭作用,村里推選他當生產隊長和黨員組長,“他身體素質好,年輕,干活不疼力氣。”說起父親的能干,村里人無不一一豎起大拇指。
上世紀六七十年代,農村還沒有實現(xiàn)機械化,所有的生產活動全靠手抬、肩挑、小推車推、鐵锨剜,為了解決農田灌溉問題,爸爸帶領村里人每天用小推車往返上百里推回石頭,壘砌起上千米的水渠,讓全村的小麥、玉米喝上了水。
在家里,他和媽媽勤勞肯干,開磨面房,媽媽開縫紉機。他從小要求我和哥哥努力學習,長大后報效祖國,我們哥妹倆也不辜負他的期望,同一年考上大學、中專,當時在我們村、包括周邊村都小有名氣。
爸爸是我們村第一個蒙大棚、種黃瓜的。以前,農村窮,農民除了種小麥、玉米,沒有其它收入,爸爸就從外地買來塑料薄膜、竹竿,去外地學習黃瓜種植技術,終于成功種植第一批黃瓜,以后又找銷路.....村民被不斷帶領起來,以后幾乎家家種植,種植戶多了,村里本來就人多地少,發(fā)展大棚受限制,爸爸又帶頭開墾村西的沂河沙灘,從口糧田里一小車一小車推土,墊到沙灘上改良土壤種大棚,直到發(fā)展為現(xiàn)在的黃瓜生產基地,周邊村、鎮(zhèn)一體化,黃瓜供應長三角、粵港澳等地區(qū),遠銷全國。在我們心里,爸爸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,是當?shù)孛逼鋵嵉膭?chuàng)新者、開拓者。
在爸爸的帶領下,我們家我和哥哥都先后入了黨,我對象、我女兒也是黨員,他一直教育我們要誠實、守信、勤勞、胸懷遠大、愛國。他是這么說的,也是這么做的,在他的影響下,我們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。他非常關心國家大事,記得自打家里有了電視起,七點的新聞聯(lián)播是爸爸每天必看的,幾十年一直堅持,從未間斷,后來電視有了國際頻道,又給爸爸增添了新節(jié)目,每次我們周末回家,他都滔滔不絕談論,新聞信息量之大,我們后生自慚不如!
中國共產黨是爸爸大半生堅定的追隨與信仰,我們小時候,他閑暇時看《毛澤東選集》,以后看《鄧小平理論》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》《科學發(fā)展觀》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》,他經常凝視遠方,回憶過去,審視現(xiàn)在。教導我們不忘過去,珍惜現(xiàn)在的幸福生活,廉潔自律、勤勉工作,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。
爸爸幾十年來,每月按時參加黨員會議,風雨無阻,從未間斷,即使去年他住院期間,也堅持輸完液讓我們趕幾十里送他回家開會,每當說起我們的黨,他的眼里充滿光芒,我時常在想,他對黨組織的那種虔誠、那種特有的情懷,是我們這一代人永遠無法超越的。
因為爸爸多年出色表現(xiàn),他多次被評為“優(yōu)秀共產黨員”并受表彰,2021年組織授予他“光榮在黨五十年”,戴上熠熠生輝的徽章,爸爸由衷地笑了,這笑聲是發(fā)自內心的。
爸爸常說,現(xiàn)如今生活條件好了,國富民強,村里修了柏油馬路,街道路面也硬化了,家家有車,住著小洋樓,黃瓜種植戶年人均收入一二十萬元,醫(yī)療、教育、住房、民生都得到很大改善與提高,多虧黨的政策好啊!
我們知道,因為有無數(shù)個像父親一樣的開創(chuàng)者,實干家,才有了祖國今天的繁榮昌盛,父親已步入花甲之年,但無論歲月如何流逝,與祖國同齡的父親是我們家庭的驕傲和自豪。他用自己的經歷和智慧為我們樹立了榜樣,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家國情懷的深刻內涵。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,我們一定不會忘記以前的苦日子,牢記使命,砥礪前行,繼續(xù)傳承和發(fā)揚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,為社會高質量發(fā)展貢獻自己的力量。
關鍵詞: